节气 | 立春
2023-02-11 09:10:49 来源:北京市道教协会

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

节气 ·立春


(资料图)

1

双立春

2023年2月4日,立春。而2024年2月4日,还会有一次立春,这次立春刚好在明年农历年之前,所以通常称今年这个有两次立春的年份为“双立春”。

在历史发展中,古人在阴历基础以融合阳历成分形成了农历,从严格意义上说,它是属于阴阳合历。在人们的传统观念中,“立春”是阳气升发、万物更生的节令,将有“双春”之农历年视为大吉年份。

“双立春”与“无春年”是夏历(农历)中的概念,是指农历一年有“双立春”或全年都没有“立春”的年份,这是由于农历年长度有的年份短于回归年、有的年份长于回归年的缘故。其实以道家命理学来讲,干支历不存在无春,因为每一岁均是以“立春”为岁之起始,立春节气一到,才是一年的开始,生肖才进入轮替,所以岁岁有“春”。

农历一年中有一个立春,双立春,或者没有立春都是由于阴阳历转换造成的,属正常的历法现象,和吉凶关系不大。旧时人们认为“无春之年是寡妇年”,不宜嫁娶,其实是毫无传统文化依据的说法。

2

立春的基本内涵

《礼记正义》曰:“立春,正月之朔气也”,《月令七十二候集解》曰:“立春,正月节。立,建始也,五行之气,往者过,来者续。于此而春木之气始至,故谓之立也”。《尔雅·释天》曰:“春为发生”,“春为苍天”,“春为青阳”。按照我国古代天文学上划分四季的方法,把“四立日”作为四季的开始,立是开始的意思,立春是春天的开始,一直到立夏为止,都是春天。

立春为二十四节气之首。立,是“开始”之意;春,代表着温暖、生长。二十四节气最初是依据“斗转星移”制定,当北斗七星的斗柄指向寅位时为立春。现行是依据太阳黄经度数定节气,当太阳到达黄经315°时为立春,于每年公历2月3-5日交节。干支纪元以寅月为春正、立春为岁首。立春乃万物起始、一切更生之义也,意味着新的一个轮回已开启。在传统观念中,立春有吉祥的涵义。

立春标志着万物闭藏的冬季已过去,开始进入风和日暖、万物生长的春季。在自然界,立春最显著的特点就是万物开始有复苏的迹象。时至立春,在我国的北回归线(黄赤交角)及其以南一带,可明显感觉到早春的气息。由于我国幅员辽阔,南北跨度大,各地自然节律不一,“立春”对于很多地区来讲只是入春天的前奏,万物尚未复苏,还处于万物闭藏的冬天。

3

立春物侯

初候,东风解冻。阳和至而坚凝散也。东风送暖,大地开始解冻。

二候,蛰虫始振。振,动也。蛰居的虫类慢慢地在洞中苏醒。

三候,鱼陟负冰。陟,言积,升也,高也。阳气已动,鱼渐上游而近于冰也。河里的冰开始融化,鱼在水面上游动。此时冰面还没有完全溶解,如同被鱼托着一样浮在水面。

4

二十四番花信风——立春风候

一候迎春。

迎春是落叶灌木丛生的木本植物,有“金腰带“、“清明花”和“小黄花”等别称,又名“金梅”、“黄梅”、“阳春柳”、“四方消”。是中国的一种常见花卉,与山茶花、梅花、水仙一起被称为“雪中四友”。迎春花可入药,味苦、微辛,性平。具有清热解毒,活血消肿之功效,同时还象征着顽强的生命力。

▲清 董诰 二十四番花信风图 册页 局部 立春一候迎春、二候樱桃

二候樱桃。

樱桃花和樱花是“近亲”,樱桃是蔷薇科李属灌木果树,而樱花一般是指蔷薇科梅属中樱桃亚属和少数桂樱亚属植物,它们是两种不同的植物。樱桃花一般是2月下旬左右开放,樱花一般在3月中旬开放,仅有一些早樱品种,像迎春樱之类的,和樱桃花的花期接近。

▲清 董诰 二十四番花信风图 册页 局部 立春三候望春

三候望春。

望春花学名叫毛枝绣线菊,名字有菊但却不是菊花,它是分布于中国的一种蔷薇科、绣线菊属、李叶系灌木。绣线菊生于土层较薄、土质贫瘠的杂木丛、山坡及山谷中,长在山坡岩石或石砾间,甚至石头缝里亦可生长,是耐寒、耐旱及耐瘠薄生长力很强的灌木。它拥有美丽的伞状花序,花期2-3月,由于花色明亮,花朵繁茂,盛开时枝条全部为细巧的花朵所覆盖形成一条条拱形花带,树上树下一片雪白,十分惹人喜爱。

5

时节星象

立春时节的星空常是一年中最璀璨的。晚上八九点左右,抬头望向星空,在正南方,有三颗星非常容易辨认。它们距离相近,连成一条直线,好像一条闪亮的腰带。那就是参宿一、参宿二和参宿三。民间将它们称为“福、禄、寿”,把这三颗星看成三个吉祥的星官,分别掌管人世间的福份、寿命等,又称“福禄寿三星”。“三星高照,新春来到”,当夜晚看见三星高挂南天,正是立春节之时。

▲明 福禄寿星君众像轴 吉美博物馆藏

6

立春传统习俗

立春为岁首,传统习俗格外丰富。各地从朝廷到民间皆有拜神祭祖、纳福祈岁、驱邪攘灾、除旧布新等为主题的节庆活动。

迎春

迎春是在立春前一日进行的,目的是把春天和句芒神接回来。句芒为春神,即草木之神和生命之神。句芒的形象是人面鸟身,执规矩,主春事。江浙地区立春前一日有迎春之举。立春前一日抬着句芒神出城上山,同时又祭太岁。太岁为值岁之神,坐守当年,主管当年之休咎,因此民间也多祭之。

鞭春

鞭春即打春牛,亦称“鞭春牛”“鞭土牛”,立春日将泥塑春牛打碎,这是农耕文明时代的遗风。通过打春牛之俗,提醒农人,春天已到,应该不违农时,及时播种谷物,祈愿一年五谷丰登,国泰民安。

咬春

原本立春之时嚼萝卜曰“咬春”,后来人们将立春时节吃春卷、做春饼、赠春盘、食春菜等饮食之俗,都归为“咬春”之列,以迎春、庆春。春饼是立春日典型的节令食品,从魏晋南朝时代起,人们迎春就开始食春饼了。

踏春

立春后,人们在春暖花开的日子里,开始外出游春,俗称出城探春、踏春,这也是春游的主要形式。

7

立春诗词选读

减字木兰花·己卯儋耳春词

宋·苏轼

春牛春杖,无限春风来海上。

便丐春工,染得桃红似肉红。

春幡春胜,一阵春风吹酒醒。

不似天涯,卷起杨花似雪花。

文案:田明然

排版:朱明乾

关键词: 二十四番花信 二十四节气